- 友情链接
- ·北京市广安门医院 ·99健康网 ·39健康网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上海长征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天津市肿瘤医院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北京肿瘤医院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 地址:地址:辽宁省鞍山市高新区红岭小区11栋1单元701号
- 电话:0412-5888462
- 传真:0412-5888723
- 手机:13304129650
- 联系人:崔澎
农业微生物EM菌种 (附使用说明书)

农业微生物EM菌种 (附使用说明书)
(内部资料 翻版必究)
EM菌种生物介绍
EM菌种有效微生物群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文教授发明的复合微生物制剂。EM菌种是由光合菌、乳酸菌、酵母酸、芽孢杆菌和放线菌群等10属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的有效微生物群。现在广泛应用于美国、巴西等60多个国家,己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EM菌种发酵液——发酵饲料制作与应用
(一)、EM菌种发酵液发酵饲料制作
1、原料。用全价饲料(不加抗生素)1000kg(100%):糖蜜或红糖lkg(0.1%);常水(井水或去氯的自来水)300~350kg。
2、制法。
①配料按饲料量1%~2%比例称取EM菌种发酵液和糖蜜先配制生产“EM菌种发酵液”糖蜜各100倍混合稀释液,然后用于喷洒饲料,边喷洒边搅拌含水量约30%,以手握成团而不出水,落地自然敞开为度。
②装料。将混合好的饲料装入密闭的容器中,口加塑料布和盖子用重物压紧,防止空气进入(也可将饲料装入塑料中捆紧袋口)。
⑧发酵。适宜温度为28'~30,时间3—4天。
④发酵质量判定用温度计插入缸内饲料中检测温度,以温度达到30℃左右,饲料略带甜酸味,PH=5左右为宜,如温度达到50~C左右,太酸并带有腐败昧,表明厌氧发酵失败,应废弃。
3、喂饲方法。
①发酵饲料制成后,喂用时间越短越好,在短期内喂不完时,仍处于原厌状态下保存。有效期夏季1周,冬季为一个月。
②喂畜禽按喂饲全价料的用量2%一5%。初期可适当提高,中后期视情况,可自行灵活掌握。
(二)、EM菌种发酵液喷入饲料法
1、直接喂饲法。按饲料量的0.20%以EM菌种发酵液添加剂直接喷入饲料中,边喷洒边搅拌,拌均匀后即可喂用。
2、液体发酵法。按饲料量的0.1%取EM菌种发酵液、糖蜜配制成“EM菌种发酵液、糖蜜各100倍的混合稀释液”装入蜜闭的容器中,在室温30℃发酵48小时,然后喷洒饲料效果更好,喂用不能超过3天。
(三)、EM菌种发酵液饮水法
鸡按水或饲料量的0,l—3%、猪0.02—o.05%饮水用。
(四)、FH菌种发酵液喷洒畜舍法
参考“EM菌种发酵液、糖蜜各100倍的混合稀释液”制作法,配制EM菌种发酵液各250倍混合稀释液,直接用喷雾器喷洒地面、墙壁等处,每平方米(0.1—4.5升 )每周1—2周喷洒1次。
(五)、EM菌种发酵液粪池投放法
按照“EM菌种发酵液、糖蜜各100倍的比例混合稀释液”投粪量的1%(1吨粪投入10升)l~2周投1次,以后1~3月投1次。
二、EM菌种发酵液性质与原理
EM菌种发酵液为活性微生物制剂,呈棕色半透明状液体,PH值3.0—4.0之间。主要含有光合菌群,可合成维生素和养分等物质;乳酸菌可产乳酸,能防止有机物质的腐烂;酵母菌有利于维生素和生理活性物质的产生,增强有效菌的活性;放线菌可合成有效抗生物质,抑制有害病菌的作用,并有10属80多种微生物,使这些厌氧菌和好氧菌共存活同一液体之中,活菌数每毫升不少108个活菌。
三、EM菌种发酵液作用与功能。
1、加快生长速度,提高饲料利用率。由于喂用EM菌种发酵液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使体内的微生态平衡发生变化,不同功能的微生物在体内生长代谢旺盛,可以明显加强畜禽体内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的吸收和减少能量不必要的消耗,从而加快了生长速度,提高了饲料利用率。
2、增强免疫能力,提高成活率。由于喂用EH菌种发酵液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可以通过多种有害微生物的协调作用,来调理畜禽休内外微生菌群失调,因此有效抑制了畜禽体内的病源,提高了免疫机制,增强抗病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了成活率。据有关资料介绍,用这种饲料添加剂喂肉鸡死亡率为5%;而单一用饲料喂养的肉鸡死亡率为11.5—12.5%。
3、改善肉的品质,成为保健食品。由于用EM菌种发酵液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使畜禽体内减少抗生素药物,不仅使畜禽生长快,而且体内大量有益微生物活化作用,促进厂肉质的改善,据日本有关部门对猪、脂肪、胆固醇含量下降, 肉的纤维组织有所改变,提高了肉的品质。
4、清除粪尿恶臭,改善环境卫生。畜禽场粪尿恶臭,不仅对周围空气污染,而且臭气所含的氨、硫化氢、硫醇等有害物质既影响畜禽生长、又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因光合菌可清除粪尿中的有害物质和排出臭源,而且乳酸菌可防止废腐败放出臭味。据有关部门试验,现场的恶臭浓度下降92%~97%,臭气强度由3.5级下降到2.5级,从而改善了环境卫生。
全面了解EM及EM是由有益微生物组成的群体
EM是将经过仔细筛选出的酵母菌、乳酸菌、放线菌、双歧菌、芽孢菌群醋酸菌等好氧性和嫌氧性微生物加以混合,采用独特的工艺,发酵而制成的微生物活菌制剂。
l.酵母菌 在酵母菌的代谢产物中,含有激素、维生素、核酸等具有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功能的生理活性物质。
2.乳酸菌 乳酸以光合细菌产生的糖类为基质,分泌出乳酸。而乳酸具有极强的杀菌力,。并具有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的急速腐败分解的功能。此外,乳酸菌还可以将木质素、纤维素等动物难于消化、利用的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的,动物易于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提高饲料利用率。
3.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是以光和热为能源,以乳酸等为基质,在厌氧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的总称。它具有促进糖类、氨基酸类、维生素以及对动植物具有促进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功能,并能分解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对污水有很强的净化能力。’它和固氮菌、放线菌、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之间有协同作用。另外,其本身的蛋白质含量高达60%以上,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饲料蛋白源和添加剂。
4.放线菌 放线菌为好氧菌,具有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转化氢、磷等元素的功能。在放线菌的代谢物中,存在着具有抑制病原菌、杀虫:除草和刺激动植物生长等多种作用的有效物质。同时它还可以为有益微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EM菌技术是指构成EM的有益微生物的鉴别、筛选、发酵工艺以及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相关技术。综合目前的研究,该技术可被划分为两个方面;EM活菌制剂的直接利用和EM菌代谢产物经分离后的间接应用。
EM最初是作为一个土壤改良剂问世的。随着应用技术不断被开发,其应用领域也不断地被拓宽。目前,EM活菌制剂主要被应用于农、牧、林、水产养殖业、环境等领域。
由于EM活菌制剂在已被应用的领域中所表现出卓越成就,激起了世界微生物学者的浓厚兴趣。一个不仅仅局限于EM菌代谢产物的研究正在世界上悄然掀起。这项研究受到了医疗、保健等有关领域学者的关注。EM-X就是这项研究中的第一个代表产品。它是EM菌产生的抗氧化物质经过提取、精制而成的浓缩液.1994年4月27日在东京港区航空会馆召开了第一届EM—X医学应用研讨会,会上发布了成果并进行了信息交流。据说,饮用EM--X对癌症、爱滋病等疑难病有一定的疗效。
EM与抗生素的比较为了使读者能更确切地理解EM,有必要将EM与众所周知的抗生素作一比较。
抗生素(Antibiotics),狭义的定义,是指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杀灭或促进、抑制等调节动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活性物质。由于早期开发的抗生素多为抗菌、杀菌物质,故一度称之为抗菌素。
抗生素生产的发酵过程(即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通常是经过两个阶段:
(1)菌种的繁殖;
(2)抗生素的形成。
EM与抗生素生产工艺之差别在于,EM生产是采用先进技术,控制发酵仅停留在第一个阶段--菌种的繁殖,因此EM是一个活菌制剂;而抗生素则不同,它完成发酵的全过程,经过生物合成,形成一个具有特定化学结构的化合物。
由于EM是一个有益微生物的集合体,它在安全性上具有高度保障。虽然抗生素是生物合成的天然物质,比较容易在自然界的大循环中降解消失,但绝对不能因为抗生素是低毒物质而错误地认为抗生素是安全的。比如农用抗生素阿弗菌素地LD50为13.6--23.8mg/kg,它就属于高毒物质。因此说,在抗生素的研究开发中,绝对不可忽视其毒性和安全性问题。
EM由整个生态系统都存在的五大类微生物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组成。EM的生产方法是采用适当的比例和独特的发酵工艺,把经过仔细筛选出来的好气性和嫌气性有益微生物混合培养,形成多种多样的微生物群落,这些菌群在生长中产生的有益物质及其分泌物质成为各自或相互生长的基质(食物),正是通过这样一种共生增殖关系 ,组成了复杂而稳定的微生态系统 ,形成功能多样的强大而又独特的优势,其最初发明人为日本国琉球大学教授比嘉照夫。
EM的主要成分:
1、光合菌群(好气性和嫌气性)。如光合细菌和蓝藻类。属于独立营养微生物 ,菌体本身含60%以上的蛋白质 ,且富含多种维生素,还含有辅酶Q10、抗病毒物质和促生长因子;它以土壤接受的光和热为能源,将土壤中的硫氢和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分离出来,变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并以植物根部的分泌物、土壤中的有机物、有害气体(硫化氢等)及二氧化碳、氮等为基质,合成糖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氮素化合物、抗病毒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等,是肥沃土壤和促进动植物生长的主要力量。光合菌群的代谢物质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还可以成为其它微生物繁殖的养分。光合细菌如果增殖,其它的有益微生物也会增殖。例如 :VA菌根菌以光合菌分泌的氨基酸为食饵 ,它既能溶解不溶性磷,又能与固氮菌共生,使其固氮能力成倍提高。
2、乳酸菌群(嫌气性)
以嗜酸乳杆菌为主导。它靠摄取光合细菌、酵母菌产生的糖类形成乳酸。乳酸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的急剧腐败分解。乳酸菌能够分解在常态下不易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并使有机物发酵分解。乳酸菌还能够抑致病菌增殖和活性,有害线虫会急剧增加,植物就会衰弱,乳酸菌抑制了致病菌,有害线虫便会逐渐消失。
3、酵母菌群(好气性)
它利用植物根部产生的分泌物、光合菌合成的氨基酸、糖类及其它有机物质产生发酵力,合成促进根系生长及细胞分裂的活性化物质。酵母菌在EM中对于促进其它有效微生物(如乳酸菌、放线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食物)提供重要的给养保障。此外,酵母菌产生的单细胞蛋白是动物不可缺少的养分。
4、革兰氏阳性放线菌群(好气性)。它从光合细菌中获取氨基酸、氮素等作为基质,产生出各种抗生物质、维生素及酶,可以直接抑制病原菌。它提前获取有害霉菌和细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从而抑制它们的增殖,并创造出其它有益微生物增殖的生存环境。放线菌和光合细菌混合后的细菌作用比放线菌单兵作战的杀伤力要大得多。它对难分解的物质,如木质素、纤维素、甲壳素等具有降解作用,并容易被动植物吸收,增强动植物对各种病害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放线菌也会促进固氮菌和VA菌根菌增殖。
5、发酵系的丝状菌群(嫌气性)。以发酵酒精时使用的曲霉菌属为主体,它能和其他微生物共存,尤其对土壤中酯的生成有良好效果。因为酒精生成力强,能防止蛆和其他害虫的发生,并可以消除恶臭。
由上可见,各类微生物都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核心作用是光合细菌和嗜酸性乳杆菌为主导,其合成能力支撑着其他微生物的活动,同时也利用其他微生物产生的物质,形成共生共荣的关系,保证EM状态稳定,功能齐全,发挥出集团军作战的强大能量。EM的主要功能是造就良性生态。只要施用恰当,它就会与所到之处的良性力量迅速结合,产生抗氧化物质,清除氧化物质,消除腐败,抑制病原菌,形成适于动植物生长的良好环境,同时,它还产生大量易为动植物吸收的有益物质,如氨基酸、有机酸、多醣类、各种维生素、各种生化酶、促生长因子、抗生素和抗病毒物质等,提高动植物的免疫功能,促进健康生长,从而在减轻劳动、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提前上市 ,使人们吃(用)上无污染的高质量产品的前提下,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美好的家园。
EM菌种发酵液的制作方法:
一般方法
1.制作E M菌种发酵液一_EM原液
A、菌种活化:用E M菌种l0克、红糖l公斤(红糖先用热水溶化),加l0公斤的水。注:(先把水加热到l 00℃后加入红塘或白糖,而后继续加热5分钟。冷却到40℃时加入EM种),密闭发酵25℃一40℃温度下存放3—5天,打开容器口闻到有酸甜昧即活化成功。可以作为液体菌种长期使用。
B、制作原液:将活化好的液体菌种加入二级发酵罐
二级发酵液:(3—5%无菌糖水,0.1%琼脂粉,温度25-40度,发酵5—7天。)
成品发酵液:(气味:酸甜PH值:3.1—_4.0活菌含量:1000亿(1011)/ml)
2.制作发酵料
以制作发酵饲料为例:根据本地习惯取用饲料。使用E M菌种发酵液的比例为:l(E M菌种发酵液):l(红糖):500--1000 (饲料):30-35%井水(根据饲料干湿度增减水量)。发酵l000斤饲料,用EM菌种发酵液和红糖各1斤,(或2斤)加300~350斤水。先溶化红糖,倒入EM菌种发酵液,加水混匀后再与饲料混合拌匀成粉末状,湿度以手捏成团不滴水,一触即散为宜。然后装入容器.(桶、缸或厚塑料袋),压实密闭,放在常温、防鼠的地方厌氧发酵,根据季节经4一10天.发出略带酸甜的浓郁酒曲香味,表明发酵成功。若只酸不香,没有酒曲香味,应查明原因继续发酵。发酵失败的饲料可晒干。后重新发酵(稍加大EM菌种发酵液用量)。发酵饲料要做到密封不漏气;水分适当,多了易酸,少了发酵太慢;搅拌要均匀,粉碎团块(天冷可暂不封口,待温度达到40度左右时封口,发酵更快)。若饲料用量大,可做成部分发酵料加入当日饲料中饲喂,方法是加大E M菌种发酵液法与红糖投入的比例,例如用E M菌种发酵液与红糖各1斤,发酵100斤饲料,发酵方法同上,该100斤发酵料可掺入9 0 0斤饲料中饲喂畜禽。发酵料摊开晾干后密封完备存放可保质6个月,否则一周内用完。发酵材料注意选用与使用目的相适应的材料与比例。发酵饲料应以糠、麸为主,若制作用于肥料;处理垃圾;畜禽栏舍垫料等用途的发酵料,发酵材料可利用秸秆粉、锯木屑等有机材料按上述比例与方法发酵。
3.直接拌料
按材料量的百分之一拌入EM原露直接使用,可现拌现用,最好不要超过二百分之一,即200斤料加1斤E M原露,同时加入等量红糖(溶化),此法简单方便,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
4.制作防虫液
将EM菌种发酵液、红糖、烧酒(30度以上)、醋、水按l:1:l:l:l 0的比例备料。将红糖用热水溶化后加入清水(总水量为红塘的十倍)混合后,倒入与红瑭等量的EM原露搅匀、装进塑料容器盖紧,放置2—3天,会产生气体,开盖放气后加入EM原露等量的醋与酒,搅匀盖紧,再发酵两周左右,其间,因产生气体容器鼓起时,要及时松动盖子放气并立即盖紧,到气体不再产生能闻到酸甜酯香味时,表明发酵成功:‘保持置密闭阴凉干燥处通常可保存6个月。EM防虫液能增强植物新陈代谢,强化叶片保护膜的角质层,防止病原菌进入,它的酯成分在草食害虫体内不分解,产生生理障害致死,‘对线虫等多种害虫有显著效果,但应及早使用,虫害人面积发生时用效果甚微。使用时的标准稀释倍数为l O 0 0一5 0 0,雾状喷施,叶片的正反两面都喷到。
Em在种植业上的具体使用方法:
一、机理与作用
EM菌剂中的光合菌群,不仅仅在叶子上,而且在土壤、在水中都可以利用太阳光热能,它可以合成抗氧化物质,氨基酸、糖类和各种生理活性物质来促进植物的生长,还会使土壤中的其他有益徽生物活跃壮大起来;抗氧化物质使有机肥料不臭而散发出香味,使植物的根部活力加强,提高吸收养分的能力。高强EM活性液中微生物的群体联合作用,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抑制有害微生物,丰富有益微生物,形成再生机制,熔解磷、钾、固氮,使能量立体化汇集,并改善土壤的酸、碱、粘、沙和易涝、易旱等不良性质,促进团粒化,提高土壤的保水和透气性能。EM原液菌群分泌与合成的物质如各种有机酸、氨基酸、酶、活性激素、抗氧化酵素等,可直接促进植物生长,还能分解残留农药,使土壤还原于抗氧化状态,充分发挥农作物在良性状态中惊人的生长能力。主要作用表现在:
1.改良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逐年减少以致完全不用化肥、农药,最终实现免耕作业。与化肥相比,EM发酵稀释液+猪粪使土壤中速效钾提高5%,速效磷提高31.2%,全氮提高l5.5%,而且土壤越种越肥沃,有益小动物(蚯蚓等)倍增,渗水、保水、透气性能增强,促进团粒化。连用三、五年,土壤生态、物理、化学性能彻底改良后,可以实现免耕种植。
2.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存与繁殖,减轻并逐步消除土传病虫害和连作障碍。
3.不用除草剂,可抑制与消除杂草。
4。增强植物的代谢功能,提高光合作用,促进种子发芽,根系发达,早开花,多结实,成熟期提前l0天以上。
5.低投入、高回报,确保农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经各地几年使用,一茬作物每亩只需用EM发酵稀释液0.5一l公斤,而增产幅度一般为:粮油作物增产l0-20%以上,其中大豆可增产l0%以上;叶菜类增产8-26%以上,块根块茎类增产幅度更大;瓜果类保花保果率提高40%以上,且单果重、糖度和保鲜度明显提高;花卉可提前半月开花,花朵增多更鲜艳,花期延长。
6.改善品质,生产个大色正,味美可口且无化学污染的纯天然绿色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的市场能力。
二、EM发酵稀释液在种植业中的一般用法
1.用EM发酵稀释液浸种、拌种、泡根、叶面喷施和喷洒还田秸秆后翻耕等。
2.用EM制作发酵堆肥、施入土壤中作基肥改良土壤,提高地力(也可用EM发酵稀释液喷施土壤)如谷糠、杂草、人畜粪便、作物秸秆(切碎)、茎叶、锯木屑均可,最好加些酒糟渣,食用菌基质残渣和饼粕混合搅拌;按原料总量500-1000:EM液l:红糖l:清水30-35%(视材料干湿增减水量)比例,先溶化红糖倒入水中,再加入高强EM活性液,然后与原料混合拌匀,堆垛压实,用塑料薄膜或帆布密封,厌氧发酵,经夏10天,冬l5天发出酒曲香味或出现白色、红色菌丝,表明发酵成功。也可在地上挖一大坑,用500一l000倍EM发酵稀释液液先喷湿坑底及四壁,然后每放一层料(20公分厚)喷一次500倍EM发酵稀释液的稀释液,直到填满大坑,再盖上泥土踩实,发酵两周后,有酒曲香味或出现自色、红色菌丝即可使用;发酵中如温度达50℃以上,应翻动,降温后再密封发酵,以免破坏有效物质。密闭的发酵堆肥可保存3个月。
3.用EM发酵粪水作追肥
制作方法:按EM0.1:红糖3:粪水200的比例混合搅拌,盖上薄膜,每卜2天搅动一次,5-7天即成,用时加水,每斤加水200-300斤稀释使用。
4.用EM制作防虫液
EM、红糖、30℃以上白酒、清水按0.1:3:3:l00的比例备料。
将等量的EM发酵液、红糖与酒及100倍的清水混合,搅匀盖紧,发酵l周左右,其间,因产生气体容器鼓起时,要及时松动盖子放气,并立即盖紧,到气体不再产生,能闻到酸甜香味时,表明发酵成功。保持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通常可保存6个月。
EM防虫液能增强植物新陈代谢,强化叶片保护膜的角质层,防止病原菌进入,它的酯成分在草食害虫体内不分解,产生生理障碍致死,对线虫等多种害虫有显著效果,但应及早使用,虫害大面积发生时使用效果甚微。
EM菌种发酵液在各种作物上的具体用法:
1.水田以水稻为例
(1)南方春耕时,。对有肥田草和稻草还田的田块,每亩泼洒0. 5公斤EM菌种发酵液制成的l000倍稀释沤田;没有肥田草和稻草的还田的田块,每亩施50公斤E M 菌种发酵液堆肥。
(2)用20O倍EM菌种发酵液浸种2-4小时后播入秧场。
(3)秧苗长到2-3片叶时,用1O00倍EM菌种发酵液稀释液喷洒两次,提高成秧率。插秧前,用500倍EM菌种发酵液稀释液泡根5分钟,保苗促长。
(4)移栽期,追施EM菌种发酵液堆肥每亩50公斤或用EM菌种发酵液稀释液随水浇灌。
(5)生长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分别用500倍EM菌种发酵液每周叶面喷施一次1000倍E M菌种发酵液稀释液。
(6)EM菌种发酵液除草。秋收后,每亩撒施200--300公斤EM菌种发酵液发酵堆肥,利用EM菌种发酵液促生长作用,让草籽打破休眠常规,反季节提前萌芽,不能越冬而死。第二年春,喷施一次500倍EM菌种发酵液稀释液,加快残余草籽发芽,然后通过春耕翻田和旱地锄草,将杂草沤死或除去。如此连续二、三年,可清除全部杂草。以上方法适用于其它水田作物。
2.旱地作物
适用于麦类、豆类、薯类和草本油料、棉、麻类、甘薯、甘蔗、烟叶、蔬菜(含大棚)瓜类、芦笋、牧草等。
(1)翻耕整地时,每亩施EM菌种发酵液堆肥50公斤(如土20公分左右)。或用500倍EM原露稀释液均匀喷洒一遍土面。
(2)育苗期,用200倍EM菌种发酵液稀释液将种籽浸泡后播下,出苗后,用1000倍EM菌种发酵液稀释液喷洒一次,移栽的种苗,以500倍EM菌种发酵液稀释泡根5分钟后定植,或用1000倍EM菌种发酵液稀释浇根一次(泡根后的稀释液可用于浇根)。
(3)生长期,视作物长势,喷洒1000倍EM菌种发酵液稀释液,一茬作物应不少于2--3次,次数越多,效果越好最好每周1次。亦可用EM 菌种发酵液粪水稀释液浇根追肥,效果更好。
(4)如用营养钵或营养土,可在土壤总量中掺入30%的EM菌种发酵液堆肥,再用1000倍稀释液混合搅拌,堆积覆盖,密封30天(翻动2-3次)即可使用。
3.园林果木
各种果树、茶叶、桑树、人参、中药材、花卉等。
(1)苗圃整地时,施入EM菌种发酵液堆肥;育苗中,先用200EM菌种发酵液稀释液浸种,再用800倍EM菌种发酵液稀释液浇根和叶面喷施。
(2)春芽长至1公分左右后,每隔7天对枝叶喷洒一次1000倍EM菌种发酵液防虫液,到9、10月再喷洒1-2次,防止病虫害。
(3)现蕾期和花谢末期,各施一次1000倍EM菌种发酵液稀释液,提高座果率(开花期不宜喷洒)。
(4)稳果期、壮果期和采茶、摘桑叶前各喷洒一次l000倍E M菌种发酵液稀释液(视长势可适当增加喷洒次数),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5)每年秋天至入冬前,每隔l5天喷洒一次l000倍E M菌种发酵液稀释液,可防止冬季落叶。
(6)水果保鲜:采果前3天,在鲜果四周喷洒一次l00倍E M菌种发酵液稀释液。如采果前没有喷洒EM菌种发酵液稀释液,可将摘下的表皮无损的鲜果用100的倍E M菌种发酵液稀释液喷洒1-2倍,晾干后装筐,用塑料膜覆盖四周,每隔一周检查一次,挑出烂果后,用500倍EM菌种发酵液稀释液喷洒一次,再晾干装筐堆放,四周覆盖。经此处理的水果,比传统方法可延长保鲜时间1-2倍。
4.食用菌
EM菌种发酵液可改善菌料理化性状,提高出菇率和品质,且成本降低,收益大幅提高。将EM菌种发酵液500倍稀释液在食用菌生产过程的拌料、发酵、催菇以及每潮菇采收后进行喷施,可以抑制和消灭各种杂菌,分解菌料中残留农药,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增加蛋白菌体、多种氨基酸、核酸、维生素和生理活性物质,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具体操作可查看相关论文资料。
注意事项:
1、依照植物的生长规律,掌握在作物生长关键时期前利用E M菌种发酵液参与基肥、种籽及幼苗处理、追肥与防虫等系列手段,取得最佳
的增产效果。
2、雨后和傍晚使用E M菌种发酵液效果最好。
EM菌种发酵液在水产养殖的具体用法:
一、机理与作用
EM菌种发酵液渗入水体后,能抑制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调整养殖生态环境,提高水中溶氧量,促进养殖生态系中的正常菌群和有益藻类活化生长,保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拌入饵料投喂,直接增强鱼类的吸收功能和防病抗逆能力,促进健壮生长。E M菌种发酵液中的光合菌还能利用水中的硫化氢、有机酸、氨及氨基酸兼有反硝化作用消除水中的亚硝酸铵,从而净化养殖池中的排泄物和残饵,改善水质,减少鱼病。主要作用为:
1.减少病原微生物和不良藻类,明显增强养殖对象的免疫力和抗病性,提高成活率。用户反应,E M菌种发酵液可使蟹苗成活率提高近一倍,中华石斑鱼成活率由30%提高到70%以上,更是多种虾病的克星。
2.浮游动物、有益藻类增多,特别是红虫明显增多。
3.稳定和改善水质,水体清爽,不臭不腐,无硫化氢、氨气等异味,能见度在25—50厘米的时间长且稳定,换水时间延长2倍。
4.鱼虾粪、下脚料等不会变成淤泥而呈散沙状。
5.促进生长,增重率明显提高。
同等环境下,用EM菌种发酵液可提前l0-15天上市,平均亩产提高20%~35%以上,产卵量增加25%以上,产卵时间延长。试验表明,常温新鳖池用E M菌种发酵液后,产卵时间延长近70天,且孵化率好,饵料不臭。北京郊区某渔场试验组鱼苗体霞为对照组的两倍。厦门某学院小面积对虾试验中,体重增重率达l66.7%。
二、E M菌种发酵液在承产养殖的具体用法
1.池塘养鱼
(1) 15天泼洒一次(视水质情况调整泼洒时间,下雨时泼洒效果最佳)。每亩用E M菌种发酵液l公斤。
(2)鱼饲料处理:一般鱼饲料为颗粒状,可用200倍EM菌种发酵液稀释液喷洒,喷湿为度,马上投喂,以免散开。
(3)粪便处理:E M菌种发酵液1:粪便50的比例发酵后投入水体(方法同第四章)。
(4)鱼病防治:鱼浮头或泛塘,每卣可用E M菌种发酵液2公斤制成稀释液均匀泼洒水面,隔2天再泼1次。
2.特种水产养殖(甲鱼、虾、鳗鱼、桂鱼等)
(1)环境处理:放水前一周,用l00倍E M菌种发酵液稀释液代替石灰等均匀喷洒净化环境。放养前3天,用E M菌种发酵液稀释液泼洒水面,浓度为20万分之一;每l0一l5—30天喷洒一次,水质较差的地方应加大浓度缩短泼洒间隔时间。
(2)调节水质:一天两次高密度换水的水池,不宜直接泼洒,而应泼在增氧机旁或进水口,通过机器和水流作用扩散有益微生物,以利最短时间分解有害物质,尽快稳定水质。土塘海水养鳗宜在每次换水后泼洒EM菌种发酵液稀释液(浓度同上)。虾类、甲鱼等,一月泼洒稀释液2—3次,发病季节适当增加用量。
(3)鱼饲料加工:用100倍E M菌种发酵液稀释液与粉状饲料一起搅拌均匀,成团状饲喂。投喂新鲜动物性饲料的甲鱼池,可先把料绞碎,再和配合饲料、l00倍EM菌种发酵液稀释液一起搅拌均匀饲喂。
(4)食台处理:每次饲喂前检查食台,用200倍E M菌种发酵液稀释液清扫净化食台。
3.鲍鱼养殖(福建某公司经验)
1)按池水量20万分之一配制E M菌种发酵液发酵液泼洒水面,视水质确定间隔时间。
。 2)用lO0倍EM菌种发酵液发酵液浸泡海带(先切碎)数小时后投喂。用EM菌种发酵液后,鲍鱼健壮不生病,换水时间延长l倍。
4.紫菜养殖
(1)养殖网的酸处理:用500倍EM菌种发酵液稀释液溶入酸液中按常规方法对养殖网进行酸处理,每10天处理一次。
(2)养殖网除臭:紫菜收获后,养殖网放置期间,可用E M菌种发酵液除臭。方法是在养殖网上撒布EM菌种发酵液发酵料或用EM菌种发酵液发酵处理过的淘米汁(淘米水中一撮EM菌种发酵酵发酵料和等量红糖搅拌后,密闭发酵3-4天,有发酵醇香味即成),然后盖上尼龙膜,一段时间后即可去除腥臭味。
(3)紫菜成品加工时可往槽罐中漓注l0000倍E M菌种发酵液稀释液,可消除腥昧,更容易洗涤。
5.水产品保鲜
水产品保鲜水槽每隔1—2天喷洒一次500倍EM菌种发酵液稀释液,可延长水产品活鲜期和保
三、EM菌种发酵液存水产养殖的注意事项
1.EM菌种发酵液不要与化学药剂同时混用。若混用造成池水变臭,要立即换水,再按技术要求用EM菌种发酵液拌料投喂和稀释液喷洒。
2.E M菌种发酵液饲料须保持新鲜,喂养时即配即喂,混合1次喂1天,全部喂完。如有剩余应密封保存,防止变质。若使用热饲料喂养,需冷却至45℃以下方可掺入E M菌种发酵液发酵饲料。
光合菌光合菌是一群能行光合作用的细菌,又可分为不生氧光合菌和有氧光合菌(谢哲松,l995)。不生氧光合菌又依照光合作用胞器之色素及细部构造的不同分为两目,一为紫色细菌目(Rhod0spiri llales),一为绿色细菌目(Chlorobiales)。紫色细菌目又可分为紫色含硫细菌科(Chromatiaceae)和紫色不含硫细菌科(Rhodospiril laceae)雨科。绿色细菌目亦分绿色含硫细菌科(Chorobiaceae)和绿色不含硫细菌科(Ohloroflexaceae)。若以16S rRNA序列分析的分类法,剐属於Proteobacteria中的a亚群。此外,文献中指出在不含硫光合菌中,以RhodopSeudomonaS和Rhodospiri llum对环境适应力最强。
H2A是指一般有机物,而(CH20)n足指细菌合成的有机物质,亦可代表为菌体,c4H702Na为丁酸纳。紫色含硫光合菌和绿色含硫光合菌馑能在厌氧光照及含有硫化氢的状沉下生长,亦即利用光能,以硫化物、有机物或氢气为电子供给者行光合作用,紫色不含硫光合菌则是属于能在厌氧光照和好氧黑暗的状况下生长的兼性菌,当厌氧光照时,其利用氢氟、有机物为电子的供给者,行自营生长。在好氧黑暗畴,亦可如一般好氧细菌以有横物或无机物作为电子供给者行异营生长。光合菌的生长温度在10~40℃之同,以30℃附近的温度为最佳之生长温度,若在细菌叶绿素的产量上则以40℃培养时为最高。在光照强度上,低光照强度培养光合菌之细菌叶绿素的产量较以高光照强度培养时来的高;但是,以高光照强度培养所得之菌量却较低照度培养时来得高。光合菌在近年来的研究,被应用在水稻田中分解、排除土壤中残毒、残肥、溅少根系的腐壤,而光合菌又具有固氮酵素(nitrogcnase)(Madigan,1995),可藉其固氮能力增加土壤中氮肥的含量。同畴若施放在果园,在果树上亦明显有促进花芽形成、果实肥大及增加著果率的功效。另外,在蛋鸡饲料中添加光合菌,亦可提升鸡只的产蛋率及产蛋品质。而添加在鱼类养殖池中,光合菌可有效地利用养殖池底的有机物,逵到浮化水质及防治养殖疾病,提高饕殖鱼类存活率的功效。光合菌虑用在污水处理上,如养殖场、食品工厂等废水之除臭及降低BOD、COD(chem i cal OX ygen demand)值上均有明显的效果。光合菌是一种高营养、高效能、多用途的生物制品,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8及1 6种氨基酸。光合细菌在吸收光能和三氢化磷的同时,还能利用水域中的残余有机物经异样微生物分解后产生的有机酸、硫化氢和氨等,达到既净化水体,又可以为食物链上一层的生物提供食物的目的,从而成为水域中食物链的重要环节。光和细菌具有很强的利用光能的能力,按生物体的体积计算,微生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森林的100倍。
光合菌在水产养殖上的作用:
①作为水产养殖中的水质净化剂;
②作为饲料添加剂:
③用于鱼、虾、贝幼体的培育;
④作为动物性生物饵料的饵料:
⑤防治鱼病;
⑥增加水体含氧量。
光合菌在种植上的作用:
①作为植物的调理素和菌肥:
②为植物提供生长元素,促进植物生长;
③帮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气和土壤中的养分。
④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和残留,提高产品品质。
枯草芽孢杆菌:
一、产品说明
以枯草芽胞杆菌为菌种,采用国内首创的吸附载体发酵技术和低温干燥技术生产的一种微生态制剂。能调节动物肠道菌群失调,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有效维持动物机体健康状况,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抗应激能力;减少使用或少用抗生素,是天然、经济的绿色饲料添加剂产品。
二、作用机理
枯草芽孢杆菌菌体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枯草菌素、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短杆菌肽等活性物质对致病菌或内源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枯草芽孢杆菌能迅速消耗消化道内环境中的游离氧,形成肠道低氧环境,促进有益厌氧菌生长,并产生乳酸杆菌能刺激动物器官的生长发育,激活淋巴细胞,提高免疫球蛋白和抗体水平,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提高群体免疫力;枯草芽孢杆菌体能自身合成消化酶类,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在消化道中与内源酶共同发挥作用,提高饲料消化率军;枯草芽孢杆菌能合成多种维生素,提高动物体内干扰素和巨噬细胞的活性。
三、产品性能
富含多种消化性酶类,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物质;孢子进入消化道后的复活率几乎达100%;耐高温及温度变化、耐挤压,能够满足各种饲料加工的要求。
四、产品性能
1、 乳猪:
降低乳猪黄白痢及其它肠道细菌性腹泻的发生率,提高乳猪成活率;促进乳猪免疫器官的发育,提高乳猪的免疫力及抗病力;改善和稳定乳猪肠道菌群环境,增强乳猪环境应激的抵抗力;保护肠粘膜及肠绒毛正常发育,提高养分吸收能力;促进乳猪生长,提高乳猪的断奶体重;净化乳猪生长环境,减少发病诱因;提高中、大猪在停药期或运转时的抗应激能力。
2.养鸡:
减少鸡肠道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对防治腹泻和菌痢具有良好的作用,对沙门氏菌的防治效果明显;提高饲料转化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蛋鸡产蛋率,提高肉鸡的日增重;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减少鸡蛋中的腐败硫化物的数量,对种鸡生产和种蛋孵化有利;净化养殖环境,减少发病诱因。
3、反刍动物:
有效调节胃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减少幼龄反刍动物腹泻的发生;缓冲瘤胃PH值,加快微生物蛋白的合成,增强瘤胃微生物的消化功能,提高氨的利用率;提高奶牛奶羊的产奶量和乳脂率,改善奶的品质,延长产奶高峰期,降低奶牛乳房炎等疾病的发生率;提高肉牛采食量,促进生长,提高日增重;优化生态环境。降低动物舍内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减少粪便中有机物的排泄。
4、水产动物:
提高出苗率,减少疾病的发生;增加单位水体亩产量,并可改善水质环境;提高生产率,降低饵料系数;能够改善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区系,增强机体抗。净化水质,减少发病诱因。一种枯草芽胞杆菌抗菌肽的分离提纯方法是将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粗提液,经阴离子交换柱DEAE-SepharoseFF的分离、疏水柱SOURCE15PHE的分离、分子筛柱SephacrylS-200HR的分离和反相C18柱的分离纯化后获得3种主要的抗菌肽。
双歧杆菌的开发应用
近年来,各国科学家对双歧杆菌的研究逐渐深入,发现了它与肠道生理共生菌的一些新功能,并迅速在食品和医药工业中进行生物工程开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1.双歧杆菌开发现状
1.1 双歧杆菌因子的开发与应用
微生物学家在研究肠道生理菌体外培养时发现,一些物质能显著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所以称双歧因子。这些物质计有:双歧困子I(入的初乳)、双歧因了I I(多肽及次黄嘌呤)、胡萝卜双歧因了和寡糖类双歧因了。寡糖类双歧因子是一些不同类型的低聚寡糖,机体和一些有害细菌不能利用,但能促进双歧杆菌和一些乳酸菌的生长,有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葡萄糖等几十种。临床给病人服用低聚果糖,每日8g,2周后每克粪便中的双歧杆菌数由l06.8增至l09.7,病人的消化能力和健康状况大为改善。成人每天服用4G低聚葡萄糖,l0天后肠内的双歧杆菌增)J13倍。双歧因子除初乳外,大多为多糖的水解产物,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很大的保健品。
l.2 双歧杼菌营养液
针对双歧杆菌营养保健、助消化、抗癌、抗衰老的生理功能,将基制成保健营养品,参加保健营养品市场角逐,成了保健食品厂家增加利润的又一目标。各种牌号的双歧饮料,表明我国对肠道生理菌的开发应用已向世界水平靠近。
1.3 新型酸奶的开发与应用
传统的酸奶,大多采用从自然界分离的菌种。微生物学家对肠道生理细菌功能的再发现,促成了酸奶生产的革命。现在,许多国家生产酸奶已采用从人体分离得到的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肠球菌作菌种进行发酵,再配以其他辅料,生产出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的新型乳品。如美、日、欧洲的强化酸奶、低钠酸奶、糖化酸奶;果味酸奶、大豆酸奶、什锦酸奶等。我围北京、上海等地的乳品厂也生产出各式新型酸奶,内蒙古还生产出双歧杆菌奶粉。由于这些酸奶用肠道生理菌发酵,配置科学,不但口感好,老少皆宜,而且营养价值比传统酸奶高出许多,被称为“21世纪的发酵奶”,增智益寿的“疗效食品”。
1.4 双歧杆菌药品的开发
由于双歧杆菌对人体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双歧杆菌药品的开发。我国一些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研制出不同类型的活菌体制剂,并按照药品卫生标准,对菌株指数、毒性、杂菌含量、包装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完善了生产工艺。由于活菌体在包装后仍要繁殖,又对贮存最佳条件、有效期进行了研究。现正在完成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活菌体药品标准及使用规范。
2. 双歧杆菌生物工程展望
对双歧杆菌和肠道乳酸杆菌生理功能的再认识和开发研究,足20世纪生物工程在微生物开发应用上的一大成果,它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目前,我国科学家正加紧对肠道生理菌的普查和遗传研究,以尽快赶上先进国家水平。今后双歧杆菌生物工程开发研究的主要目标是:
(1)进一步搞清双歧杆菌的抗性和定植机理
抗感染、抗肿瘤、抗衰老是双歧杆菌及某些肠道乳酸杆菌的重要生理特性,但目前对其机理只有初步的了解。进一步搞清“三抗”机理。可为深层开发利毋奠定理论基础。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只有在肠道定植才能发挥作戛.但定植有种的特异性,也与肠道微环境相关,寻找选育高定植菌种和最佳定植条件,也是今后双歧杆菌生物工程的重要任务。
(2)选育优良菌种选育
优良菌种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面。新的系列菌种应具备抗噬菌体、产酸耐酸、繁殖快、耐氧性好、存活力强、抗药等优良特性,才能更好地发挥生产应用价值和定植后的功能。
(3)开发新的生长因子
世界上已生产了几十种双歧杆菌生长因子,我国才开发数种,产量也不高。今后应采用酶工程技术,充分利用我国农副产品,生产更多的双歧杆菌生长因子。
(4)用基因工程改造菌种
把特种营养合成基因(如氨基酸)、抗药基因、激素基因、抗衰老基因等转移到双歧杆菌中,培养出新菌种并克隆化,是双歧杆菌生物工程的尖端课题,必须组织力量攻克。乳酸菌类微生物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摘要:发展绿色无公害饲料添加剂是21世纪饲料工业的重要研究方向,饲用微生物制剂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本文重点介绍了乳酸菌类微生物制剂的发展概况,作用机理及提高应用效果的方式,并对乳酸菌类微生物安全性及其应用前景做一展望.针对抗生素、激素和兴奋剂类等残留问题和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科学家们将动物药品添加剂的研究方向投向具有生长促进作用和保健效果的饲用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是指在微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调整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人、动植物)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的生理活性制品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促进这些生理菌群生长繁殖的生物制品。
3.乳酸菌的作用机理
乳酸菌对人和动物都有保健和治疗功效,这一点,国内外均有大量饲养和临床试验证明。 B.ai.rd(1977)用乳杆菌饲喂断奶仔猪和生长育肥猪,试验证明均能增加日增重和提高饲料转化率; Lidbeck等(1992)让实乳酸杆菌能预防放疗引起的腹泻。对益生素使用效果进行统计,其中乳酸菌类益生素饲喂猪的报道,7例证明能提高日增重,平均提高7.67%,6例证明提高饲料转化率,平均提高5.4%,饲喂肉鸡的报道中,5例证明提高日增重,平均达7.32%,5例证明提高饲料利用率,平均达9.5:乳酸杆菌在饲喂育肥牛(舍饲)时使用,平均日增重提高l3.2%,饲料转化奉提高6.3%,发病率下降27.7%。Gallagher等(1974)研究表明食用酸奶的人群对乳糖的利用率比食用含相同乳糖浓度的牛奶要高,从而减轻乳糖的不耐受症状。
乳酸菌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显著,近两年来,更多的研究工作集中子乳酸菌发挥这些功能的作用机制的探讨上。有关报道很多,综其所述,其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点:l)提供营养物质.具有促机体生长作用。2)改善微生态环境,清理肠道有毒物质。3)调节消化免疫系统等;
3.1提供营养物质促进机体生长
乳酸菌如果能在体内正常发挥代谢活性,就能直接为宿主提供可利用的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和蛋氨酸等)和各种维生素(维生素B族和K、H等),还可提高矿物元素的生物学活性,近而也到为宿主提供必需营养物质,增强动物的营养代谢,直接促其生长的作用。Hamad(1979)试验证明,小麦,稻米及玉米等谷物进行乳酸发酵后,营养价值大大提高;毕德成等 (1988 ).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玉米和小麦粉,发现赖氨酸含量分别增加72%和85%,蛋氮酸分别增加40%和46%,硫胺素(VBl)和核黄素(VB2)均有所增加,游离氮增加1.6和1.4倍,游离铁分别增加1.3倍和1.9倍,游离钙增加1.5和1.2倍,总体营养价值有明显提高。之外,乳酸菌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使肠道环境偏酸性,而一般消化酶的最适pH值为偏酸性(淀粉酶6.5、糖化酶4.4),这样就有利于营养素的消化吸收,有机酸的产生还可加强肠道的蠕动和分泌,也可促进消化吸收养分。
3.2改善微生态环境
动物的整个消化道在正常情况下都寄生有大量微生物。就其作用而言,可分为三类:1)共生性类型,主要是兼性厌氧菌,在生态平衡时,它们的微生素和蛋白质合成、消化吸收、生物拮抗和免疫等功能对宿主有利。2)致病性类型,正常情况下数量少,寄生于正常部位,不至于使宿主发病,若失控,则会导致宿主的不良反应。3)中间性类型,即同时具有生理和致病两种作用,其数量增加,会导致腐生物质,毒素增加,促进宿主的老化(康自,1988)。微生物群的平衡,对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而乳酸菌就能够调节这种微生态平衡,保障宿主正常生理状态。
在乳酸菌生长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的物质,如:有机酸,过氧化氢,二氧化碳等,均在体外表现出抑菌活性。很多乳酸菌都能产生细菌素,如:乳链菌素,乳酸菌素,噬酸菌素等,经研究表明这些物质在抑制病原菌上具有重要作用。粘附能力通常认为是病原菌的一种重要的毒性因子(Finary等,l997)。粘附于肠道粘膜,是病原菌定植并产生临床症状的前提条件。乳酸菌可防止病原菌附着于肠上皮细胞表面,定植并入侵肠道细胞,有人称此机制为“粘附抗性”。肠道化学物质的组成也是微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毒安素,硫化物,吲哚和酚类都是对肠道有刺激作用和毒性的物质,是肠道腐败蓥活动增强的标志。双歧杆菌能防止致病菌对氨基酸的脱羧作用,减少肠内容物内氨的浓度,有效减少毒性胺的合成,改善肠道环境。
3.3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乳酸菌制剂能够增强免疫力,表现在两方而:一是影响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增强单核吞噬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多形核白细胞的活力,刺激活性氧、溶酶体酶和单核因子的分泌;二是刺激特异性免疫应答,如加强粘膜表面和血清中IgA和IgM,IgG水平以加强体液免疫,促进T、B淋巴细胞的增殖,加强细胞免疫。Schi ffrj nN(1994)发现约氏乳杆菌(L.j ohnSonrli i)Lj l和乳酸双歧杆菌(B.lact i S)Bb12能在体外增强吞噬细胞对大肠杆菌的吞噬作用:噬热链球菌与沙门氏菌一起使用可起到免疫佐剂的作用,显著提高血清中T gA的含量。Gi l l(1998)列出了1985至1995年一些乳酸菌在任何动物上进行的试验报道,结果均表现出正结果。乳酸菌对免疫系统的刺激机理还在进一步研究中。Ouwehand等(1999)提出了摄入益生素(含乳酸菌)对免疫刺激作用的可能途径:抗原性物质通过淋巴集结中的连滤泡上皮,通过途径有两种:一是微生物代谢产物或碎片作为小分子抗原直接通过普通上皮细胞或者透过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缝隙;二是微生物细胞本身由微皱细胞(M---Cell)通过胞饮作用传送给位于M---Cel l包囊中的巨噬细胞等,抗原进入淋巴组织后,或由抗原提呈细胞处理后或直接交给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
4.乳酸菌的应用开发
4.1筛选菌株需注意的原则
由于对乳酸菌代谢和遗传特性了解的深入以及对其机理的认识,还有大量临床试验的结果证明将其作为保健辅佐剂,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人们已经广泛接受了乳酸菌这类保健制品。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畜禽益生菌制剂主要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培养物等几大类。菌株的筛选和活性的测定是益生菌研究的关键问题,决定着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效果。Fuller(1989)和Ouwehand等(1999)分别提出了益生素用菌株的筛选原则。综其所述,主要有以下几点:1)原宿主来源。寄主和肠道菌之间存在着特异性相互选择关系。母猪体内的菌株更易在仔猪体内定植,所以菌株的来源应当和使用对象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益生菌具有的特异性功效。2)定植和粘附力。益生菌在肠壁上的粘附是益生菌定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大量繁殖变成优势种群的前提,所以粘附力的强弱是筛选益生菌菌株的重要标准之一。3)在酸性和高胆盐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口服是益生菌进入肠道的主要途径,所以益生素在进入大肠之前必须经受胃中盐酸和小肠中高浓度胆盐的影响。只有在盐酸和胆盐中成活率高的菌株才可发挥作用。4)特异性的生理功能。各种益生菌都具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如噬酸乳杆菌对寄主的免疫系统有较强的调节作用,而鼠乳杆菌对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等。只有对各个菌株的生物特性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出有明确生长作用的微生态制剂。5)产品中稳定的活菌数。微生态制剂中活菌的数量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所以,活菌制剂的应用要求单位产品达到一定的活菌数,以符合有效治疗剂量标准。
4.2可提高乳酸菌应用效果的研究方向
为了更好发挥乳酸菌的使用效果,近年来在对微生物的菌株改造,生产工艺,产品形式等方面作了许多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l)多菌株配伍使用。有试验内表明,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配合使用能够增加其效果。严格厌氧的菌株与非严格厌氧菌株进行共培养,可以提高 厌氧菌的产量和存活率,利丁‘各菌株发挥效用。
2)提高成品中乳酸菌的数量。添加微量元素(Fe、Cu、Zn、Se、M0等),菌体生长需要的氨基酸(Ar9、Tyr、Pr0、Phe等)和B族维生素等物质放于培养基中,促进菌株生长,Hj‘延长其在成品中的存活时间(唐涌濂等,1996)。3)利用合适的载体,使使益生素菌株成功到达预期位置发生作用。有人验证,酸奶就是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有效载体,使其进入肠道的过程中存活率提高(Kai lasapathy等,2000)。益生素与酶制剂、有机酞、多酞、中草药等物质的复合使用。石传林等相继研究了加酶益生菌在育肥猪、羊、肉兔、牛、鸡等畜禽中的应用情况,结果都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并且降低了喂养成本,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从研究结果来看,乳酸菌类益生素与其它饲料添加剂联合使用均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5.乳酸菌类微生态制剂的安全性问题
对活的微生物应用于饲料和食品巾,其潜在的致病性、抗药基因转移可能性及繁殖和变异的不可控制性都是需要注意的。Adams(1999)综述了可能由乳酸菌引起的机体感染症:心内膜炎、菌血症及其他的一些胸部和消化道感染。上述乳酸菌的潜在危险我们应当注意。但更应该看到乳酸菌更大的有益的部分。有证据表明除肠球菌外,由乳酸菌引起的人类感染是相对少的。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只要在有效监督控制下,对乳酸菌进行严格检验之后再使用可认为是安全的。所需检测的项目主要有:固有特性,代谢产物,毒性,对粘膜的一向,计量反应效应。临床评估,流行病学研究等。Dunne等(1999)还提醒研究者在进行评估时还应当注意,每一株菌都必须做检验,不能有相近株进行推测;临床试验前必须对菌株和产品进行严格鉴定;其结果则由独立研究机构确证。
乳酸菌类微生态制剂为饲料和畜禽养殖业提供了一条高效、无害无污染的新选择。其产生和发展顺应了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注重环保的主流,在应用中充分考虑动物菌群自身特点以及寄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的使用,必将成为本世纪饲料添加剂的主导产品。
酵母菌:
提起酵母菌这个名称,也许有人不太熟悉,但实际上人们几乎天天都在享受着酵母菌的好处。因为我们每天吃的面包和馒头就是有酵母菌的参与制成的;我们喝的啤酒,也离不开酵母菌的贡献,酵母菌是人类实践中应用比较早的一类微生物,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利用酵母菌酿酒;酵母菌的细胞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所以也可以做成高级营养品添加到食品中,或用作饲养动物的高级饲料。酵母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尤其喜欢在偏酸性且含糖较多的环境中生长,例如,在水果、蔬菜、花蜜的表而和在果园土壤中最为常见。
一、酵母茵的形态、大小和结构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酵母菌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腊肠形、椭圆形、柠檬形或藕节形等。比细菌的单细胞个体要大得多,一般为1~5微米、5~30微米。酵母菌无鞭毛,不能游动。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有的还具有微体。酵母菌的细胞形态酵母菌的细胞形态酵母菌细胞结构的显微照片。
二、酵母菌的菌落
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都很均匀,菌落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色。啤酒酵母的菌落红酵母的菌落各种酵母菌的菌落
三、酵母菌的繁殖
酵母菌有多种繁殖方式,有人把只进行无性繁殖的酵母菌称作“假酵母”,而把具有有性繁殖的酵母菌称作“真酵母”。酵母菌的无性繁殖。
芽殖:酵母菌最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是芽殖。芽殖发生在细胞壁的预定点上,此点被称为芽痕,每个酵母细胞有一至多个芽痕。成熟的酵母细胞长出芽体,母细胞的细胞核分裂成两个子核,一个随母细胞的细胞质进入芽体内,当芽体接近母细胞大小时,自母细胞脱落成为新个体,如此继续出芽。如果酵母菌生长旺盛,在芽体尚未自母细胞脱落前,即可在芽体上又长出新的芽体,最后形成假菌丝状。
裂殖:是少数酵母菌进行的无性繁殖方式,类似于细菌的裂殖。其过程是细胞延长,核分裂为二,细胞中央出现隔膜,将细胞横分为两个具有单核的子细胞。